首页 - 正文

2020年面向港、澳、台博士生招生申請考核選拔辦法

发布:2019年12月11日 09:17点击量:

薩本棟微米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系廈門大學直屬研究院,前身為薩本棟微機電研究中心,由廈門大學、薩本棟教育科研基金會和廈門市政府共同創建設立,於2002年9月在思明校區開始正式運行,2003年通過驗收成為廈門市工程中心,2006年獲批並已通過驗收成為微納米系統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研究院目前擁有思明校區、翔安校區實驗室面積共計8000平方米,百級、千級潔淨室面積共1140平方米,擁有各種微米納米加工和測試設備50餘套,設備總值5000余萬元。

研究院以交叉學科人才團隊建設為基礎,培育、彙聚了若干國內外知名的學科帶頭人與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骨幹,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從事微納研究的多層次高水準人才隊伍。在整合學校微納交叉學科相關資源的基礎上,追蹤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立足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培育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以微納傳感、微納能源、微納系統與集成為主要研究方向,以建成有鮮明特色的、國際高水準的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為目標。

為了更加科學地選拔人才,進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養品質,2020年我院港澳臺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實行申請考核制。

一、報考資格

1.港澳地區考生持香港或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港澳居民居住證》;臺灣地區考生持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和《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臺灣居民居住證》;

2.須具有與內地(祖國大陸)碩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同等學歷;

3.品德良好、身體健康;

4.獲得學士學位滿六年(從獲得學士學位到博士入學之日),或碩士結業,達到與碩士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須同時符合我校規定的以下兩項條件:①進修過至少5門所報學科專業的碩士學位課程,且考試合格(須提供授課單位教務部門蓋章的成績證明);②在有關學術期刊曾發表與報考學科相關的論文(提供發表論文的摘要),或獲得與報考學科相關的成果獎勵;

5.有兩名與報考專業相關的副教授以上或相當職稱的學者書面推薦。

二、志願填報

招生專業: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光伏工程、能源化工

研究方向和指導教師請詳見“廈門大學2020年港澳臺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http://zs.xmu.edu.cn)和“關於公佈廈門大學2020年博、碩士生指導教師招生名單的通知”(https://gs.xmu.edu.cn/info/1177/4843.htm)。考生在報考階段不需要確定導師,錄取後由導師組負責指導培養。港澳臺研究生無招生計畫限制。

三、報考要求

考生須于2019年12月1日-2019年12月20日期間完成網上報名和網上繳費(網址:http://bsbm.xmu.edu.cn/xmuphd/login)後,務必將報考資料於2019年12月27日前寄(送)達廈門大學招生辦公室(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郵編:361005,電話:+86-(0)592-2188375封面注明:港澳臺博士申請考核資料)。逾期不再受理。

寄送報考材料包括:

1.通過網上報名系統列印的《廈門大學2020年博士(含港澳臺)研究生報名登記表》,考生本人須在報名登記表末頁“本人自述”欄落款處親筆簽名確認;

2.碩士學位證書及碩士畢業證書影本(若無碩士畢業證書者可免交碩士畢業證書影本,應屆畢業碩士生須提供教務部門出具的預畢業證明);

3.本科畢業證書及學士學位證書影本(如果以大專的身份考上碩士研究生者,提交大專畢業證書即可);

4.教務部門蓋章的本科和碩士階段學習成績單;

5.身份證件影本(香港、澳門考生持香港、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港澳居民居住證》;臺灣考生持臺灣有效身份證明和《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臺灣居民居住證》);

6.至少兩名與所報學科專業領域內的副教授(或相當職稱)及以上專家的推薦書,格式見廈門大學招生辦網頁的下載專區,不必密封,同申請材料一起郵寄;

7.碩士學位論文或碩士學位論文摘要、或其它科研成果和獲獎證書等資料的影本;

8.CET、GMAT、TOEFL、GRE、PETS等相關外語水準能力證書影本;

9.同等學力考生還須按“申請條件”的要求提交相關材料;

10.在境外取得碩士學位或學歷的考生,我校有要求的應到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方准予考試。持預畢業證明者報考者須在2020年7月15日前將最高學位學歷證書掃描件發送至gatzs@xmu.edu.cn,我校將在收到證書掃描件後向錄取學生寄發正式錄取通知書,否則錄取資格將被取消;

11.考生個人陳述:每位考生須提交一份3000字以內最能全面反映個人特質的個人陳述,包括個人思想品德和政治表現;學習和科研經歷、科研特長、突出能力;碩士論文工作創新點描述;攻讀博士期間的學習計畫,希望解決的研究問題等。

★請考生將上述申請考核材料按以上順序整理後一併寄來。申請者必須對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不論錄取與否,以上材料一律不予退還。若在中國境內寄送資料,建議使用中國郵政EMS,以確保資料及時準確寄達。

四、申請考核程式

(一)初審選拔

招生辦公室將對考生資料進行資格初審,通過審查者將轉送我研究院進行資格複審。我院專家組對考生提供的申請材料所體現的專業基礎、學術背景、科研經歷及成果、專家推薦情況、擬攻讀博士學位的科學研究計畫等,確定入圍考核推薦名單。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通過集體研究,對專家組提出的推薦人選進行最終複審,並形成擇優選拔進入考核的名單報送招生辦,並在研究院網站公示。

(二)考核前資格複查

考生考核時須親自攜帶本人以下材料到本研究院接受檢查:

1.身份證件原件:港澳地區考生持香港或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港澳居民居住證》;臺灣地區考生持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和《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臺灣居民居住證》;

2.本科畢業證書及學士學位證書原件;

3.碩士畢業證書及學位證書原件(應屆生須提供教務部門出具的預畢業證明原件,我校資格初審有要求提供境外學位學歷認證書的須提供認證書原件);

4.相關外語水準證書原件;

5.一張近期1寸免冠彩照,用於體檢;體檢表(在廈門大學醫院體檢,可在考核後補交)。

凡未進行資格複審或資格複審未通過的考生一律不予考核。

(三)考核

1.考核時間:2020年3月中旬-3月底

2.考核形式:考核以筆試、面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研究院成立考核專家組(不少於5人)對考生進行綜合考核。考核包括文獻綜述(面試)、研究能力測評(面試),專業知識和外語筆試,總分100分;組織專人對考生進行思想素質和品德考核,思想品德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記錄。考核過程將以電子文檔方式全程錄音和錄影。

3.考核主要內容

(1)面試(共70分,含文獻綜述和研究能力測評)

a.文獻綜述(30分)

考生在面試前領取文獻綜述的題目,一周內完成文獻綜述介紹內容,面試時以PPT形式向專家組展示(5分鐘)。重點考核考生資訊搜索與分析能力、對英文文獻的理解和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能力等。

b.研究能力測評(40分)

考生10分鐘PPT報告介紹個人研究經歷、研究能力,包括研究基礎、設計與動手能力、研究計畫或設想。5-10分鐘提問時間。

面試總分70分,42分以上(含42分)為及格,低於42分為不及格。

(2)專業知識和外語筆試(30分)

專業知識測試,研究院根據新能源與感測器兩大研究方向準備題庫,由考生根據研究方向自主選擇試題進行測試,不指定教材。

外語筆試,進行英文科研文獻節選段(句)翻譯。

筆試總分30分,18分以上(含18分)為及格,低於18分為不及格。

(3)思想素質和品德考核(合格/不合格)

研究院將組織相關工作人員與考生面談,對考生的思想素質和品德進行綜合考核。

五、錄取

研究院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遵循公平公正、擇優選拔和寧缺毋濫的原則,形成擬錄取名單報學校招生辦審核。經學校招生辦審核後,在本院網站和學校招生辦網站公佈擬錄取名單。下列情況之一者,不予錄取:考核(含筆試、面試)不合格者;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體檢不合格者;考生提供的公開發表的論文和學術成果經審核鑒定為抄襲或嚴重學術不端者;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目不及格者。

學生于9月中旬入學。新生應按時報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時報到者,須書面向我校請假,未請假或者請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以外,視為放棄入學資格。新生入學後,我校將按照國家招生規定對其進行入學資格和健康狀況等的複查,複查合格者予以註冊,取得學籍。複查不合格者,一經查實,我校將取消其入學資格。

六、聯繫方式

1.薩本棟微米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

連絡人:顏彥洋

電話:+86-592-2183063

Email: yyyan2017@xmu.edu.cn

網址:http://sbd.xmu.edu.cn

2.招生辦公室

電話:+86-592-2188375 2187199

傳真:+86-592-2180256

Email:zs@xmu.edu.cn

網址:http://zs.xmu.edu.cn。

3.考試中心

電話:+86-592-2184166

傳真:+86-592-2184117

Email: kszx@xmu.edu.cn

網址:http://kszx.xmu.edu.cn

七、其他未盡事宜詳見《廈門大學2020年面向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招收博士研究生簡章》。

八、本選拔辦法由薩本棟微米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負責解釋。



廈門大學薩本棟微米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

2019年12月




Copyright ©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