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开学健康不"掉线",科学防控蚊媒疾病

发布:2025年09月08日 15:55点击量: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持续报告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病例。进入“开学季”以后,厦门夏秋交替的九、十月份天气复杂多变,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此类疾病主要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具有“起病急、症状重、易传播”的特点,若不及时防范,可能对个人健康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影响。请全体师生员工高度重视,共同做好防蚊媒疾病举措,筑牢校园健康安全防线。

一、认识两种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发,经伊蚊叮咬传播,全球每年约1亿 - 4亿人感染。感染后潜伏期1 - 14天,发病会突发高热(体温超40℃),伴随“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皮疹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伊蚊传播,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有本地传播,我国周边东南亚疫情活跃。潜伏期1 - 12天,发病会突然发热、出皮疹、关节痛,极少数患者会出现出血、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致死。

✅ 共同传播者:白纹伊蚊(花斑蚊)、埃及伊蚊

✅ 高发时段:6-10月(蚊虫繁殖高峰期)

✅ 传播原理:

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人 → 病毒进入人体 → 发病。

感染者被健康蚊叮咬 → 蚊染毒后再叮咬他人 → 循环传播。

病毒无法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必须通过蚊媒完成循环。防蚊、灭蚊是阻断传播的核心!

二、怀疑感染怎么办?

及时就医:若出现突发高热、严重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尤其是有相关地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者,请立前往校医院或正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情况。

避免自行用药: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退热、止痛、补液等),需遵医嘱。

三、师生个人防护建议

治本清源宿舍/家中: 及时清理花盆托盘、饮水机冰箱接水盘、翻盆倒罐、闲置容器积水,水养植物勤换水。

实验室/办公室: 确保水槽、容器干燥,清除花盆托盘、空调排水管等隐蔽区域积水。

保持环境清洁

及时清除垃圾、杂物,减少蚊虫栖息场所。

做好防蚊措施

合理运用纱窗、纱门、蚊帐、液体蚊香和蚊虫驱避剂等驱蚊工具。外出(尤其黄昏、黎明蚊虫活跃时)尽量穿着浅色长袖长裤,外露的皮肤涂抹蚊虫驱避剂。同时,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垃圾站等场所逗留,防止蚊虫叮咬。


Copyright ©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